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风直到夜郎西赏析
赏析:
随君直到夜郎西前面一句_随君直到夜郎西什么意思
随君直到夜郎西前面一句_随君直到夜郎西什么意思
随君直到夜郎西前面一句_随君直到夜郎西什么意思
随君直到夜郎西前面一句_随君直到夜郎西什么意思
“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风直到夜郎西”二句紧承上文,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。“君”字一作“风”。这里所谓“夜郎”并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,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,其地当在今湖南辰溪;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,所以才有“直到夜郎西”的说法。
句中“愁心”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,值得细细玩味。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?不妨说,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,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,有恳切的思念,也有热诚的关怀。
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,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;远在扬州、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,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,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。
出自唐朝诗人李白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:杨花落尽子规啼,闻道龙标过五溪。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君直到夜郎西。
翻译:在杨花落完,子规啼鸣的时候,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,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。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,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。
扩展资料:
创作背景
此诗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(749年),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(753年)。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,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。
《新唐书·文艺传》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,是因为“不护细行”,也就是说,他的得罪贬官,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,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。李白在听到他的不幸遭遇以后,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,从远道寄给他。
全文赏析:
此诗首句用比兴手法,写景兼点时令,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。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、叫着“不如归去”的子规,即含有飘零之感、离别之恨在内,切合当时情事,也就融情入景。
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,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,点明愁的由来。“闻道”,表示惊惜。“过五溪”,见迁谪之荒远,道路之艰难。不着悲痛之语,而悲痛之意自见。
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
杨花落尽子规啼,
闻道龙标过五溪。
我寄愁心与明月,
随风直到夜郎西。
赏析
这首诗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,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,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。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,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,起到多方面的作用:它既写了时令,也写了气氛,既点明题目,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。
“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风直到夜郎西”二句紧承上文,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。句中“愁心”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的内容,值得细细玩味。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?不妨说,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,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,有恳切的思念,也有热诚的关怀。
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,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;远在扬州、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,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,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。
借明月以抒发了思念家乡怀念朋友的感情,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,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,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。
“杨花落尽子规啼 ”,是写李白“闻王昌龄左迁”时的暮春景象 。“杨花落尽”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。杜鹃泣血悲鸣,进一步渲染环境气氛的黯淡,凄楚。次句“闻道龙标过五溪”,龙标生活条件艰苦。王昌龄从江宁启程,要沿长江逆水而上,过洞庭,入沅江,然后才能抵达偏远荒凉的龙标。诗中对王昌龄"左迁"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,内心凄楚更兼环境萧凉,更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。
“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风直到夜郎西”,是寄情于景,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。意思是,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,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,聊慰你孤寂的身影。
这首诗歌感情深挚,意境高远,胸襟开阔,给人以奋发昂扬的感觉。李白视仕进为其次,而将“人生贵相知” 、珍视友谊放在首位。表现出飘逸豪放的情怀。全诗的格调、境界也因诗人思想的高逸而变得高远深沉。
这首七绝,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、寄以慰藉的好诗。在盛唐诗坛上,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,以写边塞题材著称,特别擅长七绝。天宝初年,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,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。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,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。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,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。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,此时正在扬州,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,便题诗抒怀,遥寄给远方的友人。
这两句选自唐代诗人李白的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(中华书局1996年版)。是李白写给好友王昌龄的。
后两句是直接抒情句,一缕愁情,一轮明月,随着诗人与友人间流逝。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、不平、期待与内心的怅惘、愁闷之情。
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,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的愁情,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同情、牵挂与思念。
用了拟人想象的手法,把月想成使者,把无情的它,变成知心人
描绘了一幅孤独凄冷,只有月亮陪伴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焦虑、无奈、关心、同情和思念
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风直到夜郎西的上一句是什么?
“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君直到夜郎西”二句紧承上文,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。这两句诗的妙处在于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,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,给予抽象的“愁心”以物的属性。
出自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,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。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,以抒发感愤,寄托慰藉,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。
原文如下:
杨花落尽子规啼,闻道龙标过五溪。
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风直到夜郎西。(随风一作:随君)
译文如下:
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,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,要经过五溪。
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,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。
词句注释如下:
⑴王昌龄:唐代诗人,天宝(唐玄宗年号,742~756)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。左迁:贬官,降职。古人尊右卑左,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。龙标:古地名,唐朝置县,属巫洲,治所在今湖南怀化黔阳县。
⑵杨花落尽:一作“扬州花落”。杨花,柳絮。子规:即杜鹃鸟,又称布谷鸟,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,甚至啼血。
⑶龙标:诗中指王昌龄,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。五溪:一说是雄溪、满溪、潕溪、酉溪、辰溪的总称,在今贵州东部湖南西部。关于五溪所指,尚有争议。
扩展资料:此诗首句用比兴手法,写景兼点时令,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。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、叫着“不如归去”的子规,即含有飘零之感、离别之恨在内,切合当时情事,也就融情入景。
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,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,点明愁的由来。“闻道”,表示惊惜。“过五溪”,见迁谪之荒远,道路之艰难。不着悲痛之语,而悲痛之意自见。
“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君直到夜郎西”二句紧承上文,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。“君”字一作“风”。
这里所谓“夜郎”并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,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,其地当在今湖南辰溪一带(见《舆地纪胜》卷七十一);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,所以才有“直到夜郎西”的说法。句中“愁心”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,值得细细玩味。
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?不妨说,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,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,有恳切的思念,也有热诚的关怀。
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,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(见傅璇琮《唐代诗人丛考》);远在扬州、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,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,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。
参考资料来源:
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李白的哪首诗
随君
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
【作者】李白 【朝代】唐
杨花落尽子规啼,闻道龙标过五溪。
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君直到夜郎西。
译文
在杨花落完,子规啼鸣的时候,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,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。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,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。
赏析:
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,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。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,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,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。杨花即柳絮。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,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,鸣声异常凄切动人。
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,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。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、酉溪、巫溪、武溪、沅溪;在唐代,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,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。
随君直到夜郎西的上一句是什么?
我寄愁心与明月
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
[唐]李白
杨花落尽子规啼,闻道龙标过五溪。
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君直到夜郎西。
随君直到夜郎西的前一句
闻王昌龄坐迁龙标遥有此寄 (李白)
杨花落尽子规啼,闻道龙标过五溪。
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君直到夜郎西。
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君直到夜郎西。
出处:
闻王昌龄坐迁龙标遥有此寄
李白
杨花落尽子规啼,闻道龙标过五溪。
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君直到夜郎西。
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
闻王昌龄坐迁龙标遥有此寄
杨花落尽子规啼,闻道龙标过五溪。
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君直到夜郎西。
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君直到夜郎西。
随风直到夜郎西的上一句诗是什么?
“随风直到夜郎西”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,那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上一句诗是什么呢?
1、 “随风直到夜郎西”上一句:我寄愁心与明月。
2、 全诗:杨花落尽子规啼,闻道龙标过五溪。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风直到夜郎西。
3、 该诗大意:在杨花落完,子规啼鸣的时候,听说你路过五溪。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,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。
关于随风直到夜郎西的上一句诗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。